一端是永恒,一端是虚无

第56任文学院院长 纳富信留

在哲学中,人们时而会讨论“永恒”和“虚无”。所谓“永恒”,并不是说时间一直持续到永远:永恒是超越了时间本身的,永恒是时间的本质,时间不过是永恒的一种现象。而所谓“虚无”,也不是说“不在场”,比如那本书不在我眼前,或者昨天盛开的花今天已经凋谢:虚无是绝对的无,一切皆无,既无法被讨论,也无法被展示。也许您会问,“关心这个做什么,我生活在2023年的今天就够了”。恰恰相反,我们在现代,在此刻想要把握自己的存在,这件事本身,就已经与永恒和虚无脱不开关系了。下面我们展开讲讲。

文学院不仅设有哲学、史学和文学等人文学科,还囊括了社会学、心理学等领域。这些领域的知识,对我们当下面临的各种课题,往往无法直接给出答案。全球环境问题,传染性疾病,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,战争和对立,社会不平等,精神疾病——这些严峻的问题,恐怕很难依靠文学院的知识来解决。但文学院的知识,又可以赋予我们一种能力——这种能力,正是让我们客观理性地认清自己位置,看清自己前进方向的基础——那就是从乱局中抽身的能力,是用旁观者视角去重新审视局面的能力。当局者迷,当我们身处乱局中心的时候,往往很难看清自身,也很难认清问题本身,甚至会迷失自我。文学院的学问,正是纵观历史和文化,探讨我们存在的本质的学问。而这种学问的尽头,就是“永恒”和“虚无”这两种视角。

“刚刚不是说虚无不能被讨论吗,怎么又讨论起来了呢?”您说的很对。哲学与人文学,就是想要去言说不可言喻的事物,是试图去看见不可见的东西,是对无望的事情怀抱希望,是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。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,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所使用的“语言”。语言之中蕴含着力量,语言具有改变人和世界的潜能。但如果恣意滥用,语言也足以让人生枯竭,让社会荒芜,让整个世界痛苦不堪。

我们借语言之梯,试图攀越“不可言喻”之高山。当今世界,如果不经思考而寻求便捷的答案,再自以为是,一意孤行,就会发现最重要的东西不知何时已无从寻觅。我们欲以“永恒”为维度,去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当下、这个时代和人类存在本身;从“虚无”的角度,去重新衡量我们生活的地方、日本和整个世界。一端是永恒,一端是虚无,我们活在永恒与虚无之间,有所思,亦有所求。期待各位进入文学院,与我们一起去思索——为了更好地活下去。

第56任文学院院长 纳富信留